4月7日,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经历3个多月的评选,20个考古项目入围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入围。
据悉,4月6日,国家文物局官方微信公布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有20个考古项目入围终评。其中,河南省有两个考古项目上榜,分别是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淮阳平粮台城址。
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发现于2016年,曾获当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为配合基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年以来对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辛店铸铜遗址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已发掘4000平方米区域内,发现多处集溶铜、浇铸、打磨加工为一体的独立铸铜作坊,并出土一批大型商代晚期青铜礼器和铸造陶范、陶模。这些发现对研究商代晚期青铜器铸造工艺以及相关设施的建设与布局意义重大,为研究商末周初时期殷墟状况和“殷遗民”迁徙提供了重要线索。
安阳市文物局副局长、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孔德铭介绍,从地域分布来看,入围的20项考古发现来自1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入围终评项目地域均衡、类型多样。从年代分布来看,入围的20个项目中,史前考古有7项,夏商周考古有7项,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有3项,唐宋考古有3项。史前考古今年成果丰硕,夏商周考古项目更是连续几年以相当高的比例入围终评。从遗址类型来看,除了居址、墓葬和城址居多,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手工业遗址有3处,我们河南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就是其中一处,除此之外还有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和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这几项发现在古代手工业技术、资源控制和远程交流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德铭说。
据了解,此次入围的项目,主动发掘项目占大多数,这充分反映了中国考古学近年课题性越来越强、多学科合作更加紧密、学术目标愈加明确等主要发展特点,并不断推动中国考古学走向深入。
“近几年,大遗址考古依然是中国考古的一大特点,但是我国基建考古的课题性、学术性也日益增加,重大考古发现频出,这在此次入围项目中非常明显,河南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就是在基建考古中的重要发现。”孔德铭说。